close

作者為淡江大學日本政經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此次訪華後,「化競爭為協調」成為當前日中關係發展之新共識。相反地,美國則認為美中關係正式邁入「大國競爭」階段,從美國官方資料中對中國的新定位可窺知一二,如2017年12月的“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18年1月19日的“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10月4日彭斯副總統演講···等,然「競爭」一詞是美式教科書常有名詞,亦為資本主義基本想法,並非新思維。但正當日中關係迎向曙光之時,美中貿易戰正式開打,導致中國第三季經濟成長率下滑至6.5%,創近10年來最低,由於日美中產業供應鏈連結在一起,日本恐難避免被捲入此寶座保衛戰。大國或強國的判斷標準是基於該國之經濟力、軍事力、文化力、人口、平均人民所得、領土、領海,以及國際影響力等之總和。成為國際上之大國向為日本之目標,「大日本帝國」是戰前的用語;「世界第二大經濟大國」、「日本第一」是泡沫經濟破滅前的日本國家形象;「強日本」則為安倍政權之首要目標。二戰期間,美蘇(1991年起更名為俄羅斯)共同對抗德國;戰後,美蘇間持續著「大國競爭」,冷戰後至今依然如此。二戰期間,美中(中華民國)共同對抗日本,1950-53年韓戰時,美韓對抗朝中(中華人民共和國),1960年締結日美(軍事)同盟。時至今日,日美(軍事)同盟成為主要抗衡巨龍中國覺醒之力量,但中國對日本經濟影響力持續增強,恐成為日美(軍事)同盟之隱憂。日美中三國之競合並非游泳池的靜水,而是如同河川裡流動的水,是滾動發展、環環相扣。安倍首相對外善用其「政治解讀力(Political Literacy)」解構美中「大國競爭」的新流向,從中獲取對日本有力之戰略空間,以利建構「強日本」;對內則運用安倍經濟學、日幣貶值、股市上漲等淺顯易懂名詞說服選民,且善用漂亮的標語命名安倍內閣、國會、眾議院解散,輔以透過第四次產業革命,創造狩獵社會、農業社會、工業社會、資訊社會之後的「Society 5.0」,向國民表示那就是「新時代、新日本」的未來,塑造國民對「強日本」之美好想像,以穩固其政權穩定。近年來日中關係高潮迭起,2006年10月8日安倍首相訪問中國時,提出「戰略互惠關係」,是為小泉首相時期低盪之日中關係的「破冰之旅」,更帶動中國總理溫家寶訪日之「融冰」,再到福田首相訪華之「迎春」,以及胡錦濤回訪日本的「暖春」,但野田首相在2012年9月11日將釣魚台(日本名:尖閣諸島)國有化後,日中關係陷入「戰後最惡」。安倍於2012年12月26日再度上任首相後常說:「對話的門經常開放」,但日中關係卻不見好轉,直至今年9月12日安倍在《東方經濟論壇》演說表示:「我完全同感李克強總理所言,日中關係已經重回正常軌道」,雙方則第二度迎向「破冰」。揆諸《第14次日中聯合輿論調查(2018年10月)》比較日中關係和日美關係的重要性時,日本人52.5%(2017年為46.8%)認為「兩者同等重要」。「日美關係比較重要」是30.9%(2017年為35.0%),「日中關係比較重要」僅為4.5%(2017年為5.1%)。中國人46.6%(2017年為40.3%)認為「兩者相等重要」,「中美關係比較重要」從2017年的38.3%下滑6.8個百分點成為31.5%。反而,「日中關係比較重要」比2017年的11.1%增加3.1個百分點成為14.2%。因此,日本人和中國人認為「兩者同等重要」的人數各佔半數左右,認為「對美關係比較重要」的人數正在減少,中國人對日本的印象改善,凸顯川普政權的「美國第一」,特別是美中對立的「大國競爭」間接促進日中民間和政府間關係改善,安倍首相訪問中國是代表性例子。中國外交部陸慷發言人於10月12日記者會表示:「應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邀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於10月25日至27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日本是中國重要近鄰」,「此訪是日本首相時隔7年正式訪華,正值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週年重要節點。訪問期間,中國領導人將同安倍首相舉行會見會談」,雙方還將舉行「首屆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官民論壇」。菅官房長官亦於10月12日記者會上表示:「更進一步促進各領域具體協力交流,將日中關係推向新高」。安倍亦期望藉此訪將兩國首腦往來「重回正常軌道」。安倍首相於25日北京典禮表明:「現在中國經濟已經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大國,日本對中ODA的歷史使命已經結束。日中兩國共同為世界和平與繁榮貢獻的時代來臨」,期待新次元的協調關係。這不僅有助於日本經濟發展,更進一步發展關係來對應國際社會所面臨的北韓問題、保護主義抬頭。26日和李總理、習國家主席的首腦會談,三位首腦皆明言:「日中關係重回正常軌道」,意圖共創「友好空氣」。此次日中關係好轉之主要推力在於日中經濟實力差距擴大、日本亦期望能獲得一帶一路的商機,但在領土、歷史問題、安全保障等對立火種依然存在。觀察日本2018年版《防衛白書》(pp.93-94)依然對中國2018年度國防預算約1兆1,070億人民幣和其增加速度憂心。其預算從1989年度起30年規模成長約51倍,從2008年度起10年規模成長約2.7倍。日本2018年度防衛預算5兆1,911億日幣,2001年度防衛預算4兆9,388億日幣,2003-12年度微幅下降。安倍政權下2013年度起轉為增加,2015年度的4兆9,801億日幣才拉回2001年度的水平。2013-18年度成長速度約1.63%,遠遠低於中國。互相不信任推動軍事力及防衛力之競爭。岩屋毅防衛大臣於10月7日的NHK節目《星期日討論》,敘述日本防衛的三大支柱:(1)充實強化日本防衛力的自助努力、(2)透過(日美)同盟強化威懾力量、(3)透過多邊協力確保安全,以上均為安倍政權之既定路線,主要係為因應中國欲透過軍事力量改變當前國際現勢、國際恐怖活動的威脅、宇宙空間・網路威脅等,強調構築「非既有延長線上的日本防衛力」。安倍首相亦主張「非既有延長線上」,搭配修改憲法成功的話,將完成「創造新時代、新日本」的理想,顯見安倍並未因日中關係好轉,而降低中國強化軍事力量造成日本安保環境惡化之戒心。安倍首相提案發展日中關係新時代的新三原則:「化競爭為協調」、「非威脅、是夥伴」、「自由公平貿易體制的發展」。26日記者會上再度表示:「日中關係漸漸地化競爭為協調,進入新階段」。中國藉此避免兩面受敵,集中力量因應美中「大國競爭」。「化競爭為協調」是NHK等日本媒體報導時的標題。安倍首相用詞為「協調」,中方用詞是「合作」,當然日文也有「合作」一詞。如何「協調」印太戰略和一帶一路共存是中期目標。《第一屆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論壇》的日文標題用「協力」,安倍首相在演說也表明:「兩國企業不僅只有競爭,也可結合協調力量因應需要與課題」,但是重複6次「國際標準」牽制中國主導風險。日本用詞意味「協」而不「合」。台灣所擔心核食開放問題,根據日本外務省官網中方僅表明:「基於科學評估基礎上,積極考慮放寬輸入管制」。陸慷發言人於29日記者會說:「期待以此訪為契機,開啟化競爭為協調的日中關係新時代」,修改原本「合作」用詞。印太戰略的具體行動上,安倍首相27日回國之後,印度總理莫迪28-29日以「實務訪問賓客」身分訪日。海上自衛隊最大護衛艦「加賀號」等用「訓練」之名義,巡航於印度洋―太平洋的海上通路表示日本立場,為了準備在南海等長期展開,23日初次在南海訓練,中國艦艇一直尾隨。中國版神盾艦的飛彈驅逐艦25日出現在目視範圍之內,並對「加賀號」用無線電通話,互相確認對方編號為中國艦艇170與海上自衛隊艦艇184,「加賀號」在中方監視下接受美軍補給艦的燃料補給。因此,「大國競爭」止於改善,尚未改變日美中「三國志」的對立「空氣」與「流向」。日中關係回溫,藥(政策)需溫水帶路,但是「重回正常軌道」的下次變天、轉彎在何處?抬高還是淹沒「新台灣、新社會(New Taiwan, New Society」)的未來呢?最後,引用安倍首相2018年10月24日國會「所信表明演說」、2013年1月28日第二次安倍政權初次「所信表明演說」的一句「初心」:「創造強日本不是他人,而是我們自己」。更多論壇文章 現代姻緣「真難牽」:淺談日本「婚活」 民調都不重要、媒體都不中立—這就是政治 蘇貞昌PK侯友宜 有論點沒火花 你知道漫威的電影為什麼分這麼多公司拍嗎? 好友變成屬下,注定一場不可挽回的悲劇 ______________【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


文章轉貼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會立即刪除
. . . .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obang99 的頭像
    lobang99

    貸款條件

    lobang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